“你怎么這么笨?。 薄澳憧纯慈思倚〖t總是考滿分,你怎么就這么差呢!”……現(xiàn)如今,一個家庭也就一兩個孩子,家長打罵孩子的現(xiàn)象已不多見。但當孩子犯錯誤時,有些家長可能不經(jīng)意間就說出了諸如以上那些話,有意無意間就對孩子施加了“冷暴力”?!袄浔┝Α笔且环N隱性傷害,有時候我們不小心實施了都還未察覺。長此以往,很容易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。
在家庭教育過程中,對孩子的“冷暴力”,作為家長,你覺察到了嗎?你對孩子施加了多少呢?
關于家庭教育中的“冷暴力”
那么,什么是家庭教育中的“冷暴力”呢?記者了解到,它一般以父母漠不關心或威脅、恐嚇孩子的形式居多。具體來說,主要分以下七種情況。
1.忽略漠視?,F(xiàn)代社會,不少父母上有老下有小,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都比較大,對孩子疏于關心和溝通,態(tài)度冷漠。比如,一些忙碌了一天的父母,回到家就躺著看電視或玩電腦、手機等,可能父母只是覺得累了,想自己放松下,但對孩子來說,原本一天里跟父母交流就少,會有被忽視的感覺,久而久之,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孤僻、不合群。
2.不尊重。不少父母雖然對孩子很疼愛,但卻沒有給孩子應有的尊重。比如,總是擺出一副家長的威嚴,或者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,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;不尊重孩子的隱私,日記、電腦等隨意翻看;在眾人面前批評孩子、揭短,甚至辱罵等。長期下去,孩子會變得不自信、缺乏安全感,長大后可能沒主見,刻意迎合他人,還可能走上叛逆的極端。
3.期望過高。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,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的思想讓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、要求過高,甚至把孩子當成自己的“臉面”,讓孩子在背負過多壓力的同時,也容易使他們變得膽小畏縮、敏感、寡言等,還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,嚴重時甚至出現(xiàn)抑郁癥狀。
4.過度保護?,F(xiàn)代家庭,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,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,對孩子十分溺愛,往往出現(xiàn)過度保護的現(xiàn)象。比如,什么都不敢放手讓孩子去做,什么都替孩子操辦好了,不敢讓孩子去挑戰(zhàn)一些他們擔心的事情,對孩子看得很牢等。過度保護,可能導致孩子社會適應性差,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(chuàng)新意識,做事沒主見,心理承受力差,還容易出現(xiàn)對抗行為。
5.曲解。不少家長不愿聽孩子解釋,而是按自己的思維曲解孩子。比如,孩子跟異性走得近,就懷疑孩子是早戀了;孩子考試失利,就責罵孩子顧著玩不好好學習。殊不知,孩子跟異性也許只是純碎的朋友關系,考試失利也有很多其他原因。一些家長總是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,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??偙磺猓⒆訒兊眠^于敏感,影響日后的人際關系。
6.愛比較、否定。很多家長愛拿自家的孩子跟別家的比,卻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(yōu)點。也許,他們認為用這樣的方法會起到“激勵”的效果,但卻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“內傷”。愛比較、否定,很容易讓孩子感到自我價值低,不自信,甚至自閉。
7.威脅、恐嚇。你再怎樣我就不要你了!諸如此類,不少家長以為這是對付孩子頑劣行為的一種心理戰(zhàn)術,認為孩子小,講不通道理,威脅、恐嚇一下能讓他屈服。然而,這種威脅會導致孩子與父母的關系疏遠,長大后也可能變得事事謹慎,不敢冒險。
不少孩子受過或正在經(jīng)受“冷暴力”
“‘哎呀,我們家小雨笨死了,數(shù)學老是考不好,你看你兒子每次都考全班第一,羨慕死我了!’‘不準玩游戲,不準看電視,不準……’我真的快討厭死我媽了,每次都要拿我跟她朋友的兒子比,每次都是當著我的面,我也是有自尊心的啊。而且,她管我很嚴,不準我這個不準我那個,覺得我很無能,什么都做不好一樣,煩!”讀小學三年級的小雨向記者抱怨她的媽媽。
“我老爸老媽平時也不怎么管我,尤其是我老爸,每次回家不是看電視玩電腦,就是捧著手機玩,理都不理我,我都懷疑我是不是他兒子了。但是他要是在外面受了氣,或者心情不好,我跟他說話他都很兇,拿我當出氣包。我是他親生的嗎?”讀初一的小偉說,他覺得父母對他關心不夠,交流不夠,很多時候他有心事都是一個人悶在心里,覺得很孤單。
“小晨呀,你要爭氣啊,不要像我們,我和你媽這輩子不指望別的,就指望你好好讀書,將來出人頭地,給我們爭光。”讀小學六年級的小晨說,她感覺到自己壓力好大,爸媽把他們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,有時候她都覺得透不過氣了,身上的一根弦,每天都繃得好緊好緊,好怕有一天就斷了?!拔椰F(xiàn)在都不敢跟同學出去玩,生怕浪費了學習的時間,在同學眼里,我大概就是很孤僻不合群的,我朋友都沒有?!毙〕课馗嬖V記者。
記者走進孩子中間,了解到不少孩子都有過這樣那樣或多或少被家長“冷暴力”的經(jīng)歷。一些孩子甚至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膽小怕事、不自信、孤僻等現(xiàn)象。
家長不曾察覺“冷暴力”
“不是吧!這樣就是‘冷暴力’?”“真的一點都不知道呢,沒想到自己無形之中就傷害了孩子?!薄拔乙詾槟菢涌梢约钏?,沒想到給他造成這么大的負擔。”“我是愛孩子的,怎么會傷害他呢!”……
采訪中,記者了解到,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已經(jīng)形成了“冷暴力”,一些家長在聽到“冷暴力”這個詞時很意外,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愛孩子,怎么會對孩子“冷暴力”呢?甚至有家長以為,用“你真沒用”、“不爭氣”、“笨”之類的一系列冷言冷語去譏諷、辱罵孩子,或對孩子故意忽視,不理不睬等,能起到“刺激”孩子奮發(fā)向上的決心,使孩子振作努力的作用。他們不知道,這種想法非常不正確,其效果必定是適得其反!因為孩子不是成年人,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,他們沒有能力判斷父母是出于一種怎樣的動機,只會認真地把父母的話當真。
“我好像真的沒有好好表揚過我兒子,我還總是批評他不夠聰明,總拿他跟別的孩子比較,我以為這樣可以給他一點壓力,能讓他內省,激發(fā)他,催他奮進。我沒想到他其實很受傷很難過。”市民張女士愧疚地說,難怪她覺得最近兒子總是情緒低落,不自信,不敢放手去做事,而且有時候表現(xiàn)得挺自卑的,她一直以為只是孩子內向,沒想到是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兒子。
張女士的兒子小東表示,他其實一直都在努力,但他覺得媽媽總是看不到他的努力和進步,還總是打壓他,讓他覺得自己很沒用,很沮喪,很壓抑。
別用“冷暴力”傷害了孩子
一輩子那么長,難免會摔幾跤,而我們不正是在這樣不斷地摔跤中學會走路的嗎?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,正視孩子的不完美,陪著他們成長。
作為家長,不能只是一味從物質方面對孩子進行關心和照顧,更主要的還是要從心理上和孩子進行溝通,給予關愛。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,關心孩子,對孩子提出切實改正的建議,給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,讓孩子建立自信心,這是父母最明智的選擇。
家庭教育中的“冷暴力”是一種隱性傷害。由于隱性傷害隱蔽性較強,在孩子表現(xiàn)出心理障礙時,人們才會覺察到。因此,隱性傷害對個體和社會的危害性更大,更應引起重視。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,作為家長,需要系統(tǒng)認真地學習育兒知識,不斷提高自身素質。
因為家長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大,也有自己的情緒,在家庭教育過程中,如果確實發(fā)生了“冷暴力”,那事后一定要有補救措施,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,并向孩子道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