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天臺人才網(wǎng)!
靈性王里溪
2015-03-25 09:17:15 閱讀量:3373 來源:天臺人才網(wǎng) 作者:天臺人才網(wǎng)

◇徐永恩

  王里溪地靈人杰,一點不假。

  王里溪自鷓鴣尖發(fā)脈,至平鎮(zhèn)平頭潭匯入始豐溪,全長僅14公里。這14公里的流程,滋養(yǎng)了十幾個村莊,出了十幾位進(jìn)士,一位宰相,兩位將軍,一位王妃,留下三部不朽的名作——《蟋蟀經(jīng)》、《易筋經(jīng)》、《全芳備祖》。還有兩位烈士。

  王里溪又名篁里溪、松溪、石壁溪、下泉溪、文溪。王里溪源于鷓鴣尖山頂?shù)碾[心潭。這隱心潭非常神奇,處于山頂,潭不大,水也不多,但是不會干涸。山泉匯聚,沿山溝溝下瀉為龍?zhí)犊悠俨?。此瀑布不高大也不雄偉,但似游龍一般,彎彎曲曲的,墜下龍?zhí)犊又執(zhí)?。小溪從海?00多米的山巔,跌到了海拔200多米。龍?zhí)犊油拢貏菹鄬ζ骄?,溪流穿行在王里岙,故名為王里溪,因地段盛產(chǎn)竹子,亦名篁里溪。至溪邊黃前后,是溪乃名松溪。

  是溪至此,匯聚了鷓鴣山、青塘嶺、金竹嶺、石壁嶺、雪坑嶺等山水,吸納了數(shù)條山嶺匯聚的山坑溪水,可謂集山川之精華。

  北南宋之交,一位官宦,攜著家小,看中篁里溪這塊風(fēng)水寶地。這里位于篁里溪東岸,臨水靠山,岡巒層疊。北有天然屏障石壁嶺,南面飛鳳山隔斷與外界的聯(lián)系,仿佛世外桃源。東邊伏虎倒插旗,西邊海螺鳳凰飛。前面白象獅子滾繡球,后面東北靠著白象岙,西北靠著將軍廟。上八洞大仙過仙橋,福祿壽星一齊到。

  這位慧眼識寶地的官宦就是天臺賈氏先祖賈成宗,曾任臺州觀察,解甲歸田后,因慕篁里溪靠山臨水的風(fēng)水寶地,便安家落戶,自此天臺多了個豪門望族。

  賈氏歷代出了五六個進(jìn)士,有漢州太守賈偉,淮東制置使賈涉(相當(dāng)于軍區(qū)司令員),宋理宗妃賈貴妃,冢宰三朝的賈似道,還有天臺宗第25代傳人——唯一一位本土傳人東溟慧日法師——朱元璋稱其為白眉僧。

  賈涉,字制川,任淮東制置使,駐守?fù)P州,抵?jǐn)辰鸨?,為南宋的抗金事業(yè)作出貢獻(xiàn),被譽為抗金英雄。

  賈似道從宋嘉熙二年考中進(jìn)士,時年26歲,即上書提出通過懲治贓吏以改善財政狀況的建議。他從嘉興司倉發(fā)跡,到淳佑六年,受抗元名將孟珙推薦接替孟珙成為京湖地區(qū)的最高軍政長官。賈似道由于在理財、調(diào)度軍餉、建筑城寨等方面顯示了出色的才干,一直上升為宰相,總領(lǐng)抗元事務(wù)。在他的指揮下,宋軍取得兩淮大捷、釣魚城保衛(wèi)戰(zhàn)勝利、鄂州大捷等,其指揮、調(diào)度才能深受宋元雙方贊揚,忽必烈曾發(fā)出“吾何時得如似道者而用之”的感慨。

  賈似道在文化傳承方面貢獻(xiàn)不少,收藏并刊刻《玉版蘭亭》、《宣示表》等。其中《宣示表》、《玉版蘭亭》都是國家特級文物,價值連城。更有名聞遐邇的《促織經(jīng)》。賈氏在天臺也有許多遺跡,如曇華亭、慧明寺、官塘、松溪廟等等,為天臺茶供羅漢推波助瀾,使天臺茶藝揚名宇內(nèi)。

  上世紀(jì)六十年代初,因為興修水利,利于平橋區(qū)的農(nóng)田灌溉,修建王里溪水庫。篁里溪村不得不搬遷至溪西岸,與田中央村隔溪相望。氣勢恢弘且建筑結(jié)構(gòu)天臺縣內(nèi)獨一無二的賈氏宗詞,同樣拆遷,其全部建筑材料至今保存在王里溪村小學(xué)里。

  南宋滅亡,王里溪畔多了個安氏。安華中自臨海水門街遷天臺石壁嶺下,遂名為嶺下安。嶺下安村與篁里溪村隔溪相望,是天臺安氏的發(fā)祥地,安華中成為天臺安氏始祖。

  自篁里溪出飛鳳山,過溪頭夏,即田中央村。田中央胡氏遷入,略早于篁里溪賈氏。宋真宗天禧五年,胡凱頁以父樞密使胡旦蔭仕天臺錄事參軍,自杭州徙家天臺桐橋。再遷至田中央,一支分遷天臺縣城東門,一支分遷新中水竹胡。

  胡凱頁遷入之后,詩禮起家,慈孝為先,教育為重,故人才輩出,光進(jìn)士就有八位(一位中進(jìn)士后遷住水竹胡),其中有尚書六人(一人后遷馬家園)。此外還有名醫(yī)、良師等,《易筋經(jīng)》的作者胡宗衡就是其一。

  山川秀美的靈性,淡泊名利的族風(fēng),孝親睦族慈友的傳統(tǒng),演練易筋經(jīng),使田中央村成為長壽村。

  明崇禎舉飲介賓胡立,字誠所,清初亦為飲賓。康熙元年,胡立一百歲時,上憲褒獎,特書“百歲嘉賓”四字,榮其門第。朝廷清康熙元年,皇上恩賜,建“百歲坊”。終壽102歲。現(xiàn)代亦有百歲老人王善圣,享年104歲。今有退休干部老人,五世同堂,其樂融融。

  隨著王里溪的腳步,過松溪村,便來到溪邊黃村。溪邊黃村當(dāng)代出了黃茂江將軍。他畢業(yè)于屯橋中學(xué),1963年從屯橋初中被選為飛行員,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,從飛行員走上了領(lǐng)導(dǎo)崗位,當(dāng)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副司令,少將軍銜享受中將待遇。他也是喝松溪水長大的,是松溪靈性在現(xiàn)代的體現(xiàn)。

  過了溪邊黃橋頭,松溪則向西而去,稱下泉溪。繞個大拐彎之后,松溪又折向東,從東山(即今平鎮(zhèn)山宅村)前流過,名為南溪——今天已經(jīng)無法想象,王里溪水竟從東山(即今三宅村)附近流過。上世紀(jì)大煉鋼鐵,在篩網(wǎng)城附近建高爐時挖到大量的溪流沙石,可以作為溪流改道變遷的佐證——這里出了位編撰《全芳備祖》的吳詠。

  吳詠(1035—1112),字景沂,號一愚。吳詠在浙西教學(xué)之余,專輯植物(特別是栽培植物)資料,故稱“芳”。初稿珠成后病故,其子吳多助(古園)校訂編輯,但未刊行。宋淳熙十二年五月,理學(xué)大師朱熹來天臺到平橋鎮(zhèn)三宅村拜謁吳詠故居,為古園題寫“寒竹風(fēng)松”四字。

  由于后裔有人遭兵燹而徙居黃巖迂逋,轉(zhuǎn)逕岙,即今溫嶺晉岙,攜帶書稿,而入其陳氏宗譜,改姓陳?!度紓渥妗泛笥勺D滦S?,韓境作序刊行。這是宋代花譜類著作集大成性質(zhì)的著作。著名學(xué)者吳德鐸先生首譽其為“世界最早的植物學(xué)辭典”。

  王里溪在平鎮(zhèn)八角亭前后稱文溪,經(jīng)巖頭下,入平頭潭,與始豐溪匯流。八角亭張朗軒創(chuàng)建文溪書院,聚徒教授,培養(yǎng)了大批有識之士。文溪書院的遺址在今平橋中學(xué)內(nèi)。

  依文溪東行,道往巖頭背,即平頭潭所在。這里曾是明代平鎮(zhèn)市場所在,逢三、八為市,蓋源于此。這里現(xiàn)代出了位革命先烈陸蠡。

  陸蠡(1908—1942),原名陸考源,字圣泉。浙江省天臺縣平鎮(zhèn)巖頭下村人。1942年7月被日寇殺害,時年34歲。陸蠡犧牲后,留給我們?nèi)颈”〉膮s又沉甸甸的散文集《海星》、《竹刀》、《囚綠記》,還有《葛萊齊拉》、《煙》、《羅亭》等譯著和未曾成書的手稿、遺作,為中國文學(xué)史添上沉重的、別人無法替代的閃光一筆。

  陸蠡事跡陳列在陸氏宗祠里,故居尚在,陸蠡祖父修建的巖頭背路廊還在,陸蠡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(chǎn)永存,他那堅貞不屈的精神永存!

  短短的一條小溪,它只是母親河始豐溪北岸的一條小溪流,并不顯眼,亙古不息地流淌著。短短的一條小溪,竟能孕育出如此眾多的人才,這在溪流大家庭里并不多見!令人驚嘆,令人佩服!愿王里溪的靈性孕育更多的優(yōu)秀人才,為和諧社會發(fā)揮更大作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