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天臺人才網(wǎng)!
神秀天臺山
2015-02-04 16:50:29 閱讀量:1009 來源:天臺人才網(wǎng) 作者:天臺人才網(wǎng)

“龍樓鳳闕不肯住,飛騰直欲天臺去”,這是誰說的?是詩仙李白。李白對一座山竟然有如此向往之情,可見這山的不一般。果然就看到了太白讀書堂舊址,李白在天臺山結廬而居,滿足而去。

  還有一個人喜歡天臺山,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。徐霞客走的地方可謂多,什么好景沒見過?可是徐霞客三上天臺山,一住二十天,還寫下《游天臺山日記》兩篇感悟,且赫然放在《徐霞客游記》篇首,只要打開書籍,就打開了天臺山風光。

  天臺山好,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人這么認為,光唐代的詩人就有三百一十二位來過,三百一十二位?我數(shù)都數(shù)不過來,天臺山卻記住了。像王羲之、朱熹、康有為,也是慕其名而至,走一遭才覺得舒服。

  這里還是濟公故里,濟公出生在天臺當沒得說,他不出生在天臺山又該出生在哪里呢? 

  這就給天臺山留下了許多的得意,因而天臺山就說了,俺這是唐詩之路的目的地,徐霞客游記的開篇地,佛教天臺宗的創(chuàng)立地,道教南宗的發(fā)源地。江南四大名山之首還沒說呢。

  這樣一說,天臺山怎能不拽著我的腳步匆匆而來?我一來就來了三次,與徐霞客來的次數(shù)一樣,說起來心里就滋潤。三上天臺山,要說感受夠多,可是一直也寫不出一篇文字,我的話語一到這里就磕絆,不知道從何說起。

  我看到老至隋朝的塔和依然怒放的隋朝的梅,老得蒼茫一片,互相映著國清寺的崢嶸時光。我看見山下田野里一片片紫云英紅紅紫紫,多少年前就是這么熱情奔放吧。我看到朱元璋未作皇帝時討飯來過的地方,不知是真是假。我看見泛著紅色的赤城山,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中的“掩赤城”就是說的它,赤城山是天臺的標志。我看見濟公故里滿墻滿院都五彩繽紛,那是為濟公開的花。

  夜晚住在國清寺,一夜安靜得讓我醒了幾次,我還真享受不了這天仙居。早晨一睜眼就打開了陽臺門,哎呀,那個云霧,怎么就在了我的周圍纏繞。一層沒有一層有的,雙手托,單手抓,絲綢一般油滑涼爽,呼吸一口,全然進到了肺里。忽而頭頂一聲鳥叫,把所有的靜都叫破了,隨之而起的是百鳥朝鳳,鳳就是天臺山,天臺山上朝了。

  國清寺,建得真是地方。

  天臺山上的石梁,此刻正排山倒海。誰要是從石梁上過,會看到千山萬壑都變成了一股水,從石梁下奔涌而出。石梁或許就是那么沖成的。

  兩個打傘的女孩走上了彎彎的古橋,霧氣中頂出兩個“個”字。從山上跑下來幾只小狗牛,跑得看不見腿,只看見一個個“一”字在晃動。

  國清寺前面的溪水,幾片紅葉從上游游下來,沾染點佛氣又向下游游去。其中一枚葉子被一個光腳玩水的女孩撿起,將那佛氣裝進了口袋里。

  在國清寺里輕輕行走,吃著國清寺的齋飯,喝著天臺山的清茶,讓你覺得一身仙氣。

  誰說,泰山雄秀,峨眉魁秀,華山險秀,而天臺神秀。這個神字,信然。

  沿著山路一路逶迤,越往上越難行,不是因為路,是因為云霧,云霧將整個山都罩住了,車子在罩子里小心謹慎。最后棄車而行。就看見了徐霞客上山的故道,不免為徐霞客感嘆,老徐為的是什么,整日里翻山越嶺,專走艱難。老徐這才是境界啊。

  那條古道好陡險,爬上去沒話,只顧喘氣了。爬上去就見了一棵棵彎腰的樹,妖魔一般在云霧間舞。問了才知道,都是些古杜鵑,古老成這般模樣,鐵干虬枝,棵棵都似象形文字,像什么呢?像天臺山的云霧?干脆說吧,那就是天臺山云霧的風骨。

  我在一根根風骨中冷得發(fā)抖,這時我看見周圍竟然是一片茶園,茶就叫云霧茶,海一般洶涌澎湃,我甚至相信,華頂那些云霧是因為這洶涌澎湃而起的。不不,我隨時又有了發(fā)現(xiàn),參差不齊、千差萬別的山峰,在遠遠近近洶涌澎湃,不起云霧才怪!

  云霧咕嘟嘟地冒著,你不知道從哪里冒出,風挑起來,這里輕,那里濃,最后風也沒有辦法,就讓一場雨來。

  細雨沒有將云霧打散,反倒將我們一行打得向下跑去。就又想起徐霞客,想起李白,想起那三百一十二位詩人,最后我們都成了癲狂的濟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