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天臺人才網(wǎng)!
天臺紅樓追夢人
2015-01-14 16:56:57 閱讀量:399 來源:天臺人才網(wǎng) 作者:天臺人才網(wǎng)

2014年12月中旬,韋彥鐸、陸樹棟二位先生送給我一本新書,是兩位先生新出版的《紅樓夢閱讀指點》。《紅樓夢》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,婦孺皆知,中外聞名。讀一部《紅樓夢》,做了二十余萬字的讀書札記,不僅摘出120回章回大意,還做了分類索引,理出書中的人物身份,親屬關系、零散人物、偈歌令謎、對聯(lián)題匾、短語警句……化繁為簡,靈活編排,提綱挈領,使人一目了然。加上讀時翻檢、查閱、研讀國內(nèi)各紅學大家的文章,歸類為作者身世、作品版本、賈府地址、紅樓人物、藝術技巧、作品價值、人物詩詞,輯成“紅樓八題”。我想這本《紅樓夢》韋彥鐸先生不知讀過多少遍了。今天做學問的,不知還有誰如他這般用心的。

  那天,當我愛不釋手地讀到《紅樓夢》考評這輯:文萃精選、紅樓佛緣、紅樓醫(yī)緣等篇章,我讀出“紅樓佛緣”是韋先生獨具匠心,原創(chuàng)性的見解,“紅樓醫(yī)緣”陸老師獨出機杼,不落窠臼的獨特心得。學者需要積累沉淀,潛心摸索,需要反復比較,精雕細刻,需要博采眾長,提煉升華,這樣,才可能創(chuàng)作出不朽的精品力作。我從這本書里讀到了從不知道的東西,這基本上就是好書的前提了。因為這幾乎也是閱讀的最本質(zhì)的原因。它指點幫助我怎樣去思考:即不要簡單,要層層剝筍般。由此自然而然養(yǎng)成一種沉潛往復,多方推敲,曲折進展的閱讀思維習慣。

  當我閱讀《紅樓夢》結局這輯文章時,竟意外地發(fā)現(xiàn)除了小說的結局外,還涉及八七版的電視連續(xù)劇《紅樓夢》……中國的文學藝術講究含蓄,所謂“言不盡而意無窮”、“意到筆不到”等,都是這個意思。常言道:不入迷,不上癮,就不會真懂。我想,讀書讀到這種境界,真可謂融會貫通,讀有分量的好書往往使人精神發(fā)生變化,在多數(shù)情況下是變得茁壯和豐盈,在少數(shù)情況下是摧毀后重建,出神入化的程度。

  細讀陸樹棟先生的“編校感言”和韋彥鐸先生的《題記》,方知此書的初稿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韋先生記錄在卡片的讀書筆記!如此說來,做筆記的方法很有用,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整齊漂亮,只要能喚起記憶,能夠點撥思想就行了。

  回想我第一次讀《石頭記》,是在1966年,至今能夠背誦的詞僅有一首《西江月》,還有第二十一回林黛玉在寶玉續(xù)書《莊子》文后續(xù)書一絕云:“無端弄筆是何人?作踐《南華》莊子文。不愧自家無見識,卻將丑語怪他人!”當年讀《石頭記》使我產(chǎn)生強烈的沖動,自己也想寫點什么,哪怕所寫的東西表面上與《石頭記》毫無關系。它給我的是一種氛圍,一種心境,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種合宜的氣候里,心中的種子因此發(fā)芽破土了。

  實話實說,48年過去了,我從未認真重新細讀過《紅樓夢》。盡管1995年從新華書店買來一本岳麓書社出版的《紅樓夢》,只是走馬觀花似地瀏覽了一遍,至今《紅樓夢》中主要情節(jié)均已忘卻。今日翻看《紅樓夢閱讀指點》,竟有一種對《紅樓夢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。我想《紅樓夢》這部經(jīng)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(fā)現(xiàn)的書;而《閱讀指點》則是一本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。

  韋先生的學識、人格和嚴謹?shù)闹螌W態(tài)度值得后學敬仰。先生又擁有那分真誠,待人處世輸之以誠,于藝亦然。故書中文辭質(zhì)樸大方,考證嚴謹,見解獨特。言簡意賅,直書胸臆。而《紅樓夢閱讀指點》一書可以說是集韋老先生一生心血來創(chuàng)作,是最高境界,也是最難境界。陸樹棟老師也花費了不少心血。不但輯錄了“成語舉偶”、“戲文選注”、“醫(yī)卜星相”和“偈歌令謎”、“人物詩詞”等具體內(nèi)容,增補了大量“短語警句”,而且在編校時,牢記仔細二字,因為白紙黑字,落筆無悔,每一個文字就像他生命中那些平平淡淡卻一天一天不再回頭的日子。曹雪芹的自題詩說“字字看來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尋常?!币氤鼍妨ψ?,不僅需要大量時間,更需要純粹的追求。作者在題記中自謙說,此書是《紅樓夢》閱讀指點,不是指導、指南。而我則認為,詩有“詩眼”,而此書可作為紅樓解夢的“書眼”來讀。他們已經(jīng)把自己的呼吸血脈和整個身心都與《紅樓夢》融和在一起了,這樣的“解夢”,當然是精彩絕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