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寒巖洞天 (清) 佚名 字在天臺山寒巖)
寒巖與明巖實為同一座山,寒巖背陽,前有始豐溪流過,明巖朝東向陽,前也有一小溪,稱茶溪,二溪的匯合處,就是孟湖嶺,一條以唐詩人孟浩然命名的小嶺。雖為同一座山,但韻味有所不同,王思任稱:“寒巖奇,是詩料,明巖巧,是畫料?!比欢?,它們都因寒山隱居于此而充滿神奇。
寒巖洞是山中的一個洞穴,在宋朝曾被稱為潛真洞,那是因為洞內曾有宋書法家米芾“潛真洞”三字的摩崖。傳燈法師的《天臺山方外志》載:“潛真洞,右三字行在寒石山,宋米芾書?!钡搅饲宄?,這三個字已不可尋覓了,齊周華的《臺岳天臺山游記》就有“米芾書‘潛真洞’三字,不知所在”之句。其實,在此之前,此洞另有一名“拊石洞”,而現在人們還是稱其為寒巖洞,這畢竟是寒山當年的隱居處,寒巖洞前就有宴坐石,為寒山、拾得與豐干嘯聚之處。
與米芾的“潛真洞”一樣消失的還有王思任的“洞天振跡”四字。王思任為山陰人,明萬歷年間進士,他所寫的《游天臺山記》是諸多天臺山游記中較為出彩的一篇。當年在寒巖的山坡下曾有一座寺院,名寒巖寺,此寺始建于梁開平元年,現已廢,寺前是清澈的始豐溪,一座小橋架于溪上,在橋的西端有一石碑,上書“大相界”三字,只是現在橋與碑都與寒巖寺一樣已不見蹤跡了。“洞天振跡”四字舊時就刻于寒巖寺的寺墻上,落款為“崇禎二年,刑部主事王思任題”。
現在留在寒巖洞內的還有二方摩崖,其一為“寒巖洞天”四字,其二為“小清涼”三字?!昂畮r洞天”的意思倒是直白,署“雍正二年”款。其旁的“小清涼”倒是說出了洞內的涼爽之感,字十分清秀,只是落款已不可辨認,或許是某位游人在游覽了寒巖寺之后,沿著山間的小道,來到洞中,從炎熱的洞外走進洞中,一片清涼撲面而來,于是,他將這分涼爽題寫于洞內的巖壁上?!靶∏鍥觥比譃槠搅?,字徑二十五厘米。
寒巖夕照旁的山巖上還留有明嘉靖年間,周振等人同游的題刻,“晉陵周振,邑人徐璟、潘瑊,明嘉靖癸巳臘月記游。”十九字,字分四行,字徑十三厘米。周振為武進士,明嘉靖年間任天臺知縣,為晉陵(今江蘇常州)人,現桐柏瀑布巖壁上還留有他所寫的“隱吏”二字。徐璟,天臺人,為明嘉靖元年(1522)舉人,潘瑊也是天臺人,終身布衣,他所編纂的《天臺勝跡錄》收錄了從三國至明代文人吟詠天臺山的詩賦。明嘉靖癸巳年(1534)這位知縣游興很濃,現在我們還能見到的就有三處這年的題刻,其一在桐柏的瀑布巖,其二在寒巖,其三在明巖,從題刻的時間來看,寒巖與明巖為同天游覽,而且也同是三人,明巖的題刻為“嘉靖癸巳臘月,晉陵周振,進士徐璟、微君潘瑊同游?!倍?,字為正書,分四行,與寒巖的題刻基本相同。
寒巖除了寒巖洞,還有洞旁的寒巖夕照,寒巖夕照為天臺山十景之一,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詩句,這倒應驗了王思任所說的寒巖是詩料的慧眼。寒巖的瀑布并不宏觀,但有詩意,飛流而下的瀑布如飛珠碎玉,一陣清風吹過,化為一縷煙霧。夕陽西照,潭中的碧水折射到巖壁上,映照出絢麗的七彩,“溪映余霞翻石壁,人占佳氣滿函關?!饼R召南的詩句充滿了寒巖夕照的詩情。